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破冰ab01对比欧博2代 > 新闻动态 >
8年,能改变什么?有人会说,8年足够让一家企业从巅峰走向没落。毕竟,2016年,美国对一家中国公司发起了全面封杀,限制市场、切断供应链、动用专利诉讼,手段花样百出,目的就是干掉它。当时不少人笃定,这家公司熬不过去,甚至觉得它会被彻底踢出国际市场。可是,到了2025年,这家公司非但没垮,还牢牢占据了全球70%的无人机市场,稳稳地坐在世界第一的位置。
它不仅没被打趴下,反而强得让人害怕。为什么?
这一切的导火索,还得从无人机说起。无人机并不是新鲜玩意儿,但在消费级市场上,直到2013年,才出现了真正的爆款产品——大疆精灵。这家公司叫大疆创新,而它的创始人是一个叫汪滔的中国人。这款无人机把飞控技术、航拍功能和图像传输整合到了一起,简单易用、稳定高效,让普通人也能拍出大片。这一技术创新让大疆一举成名,迅速占据了国内外市场。
可问题来了。美国一看,中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突然冒了头,还是占据了全球无人机市场的主导地位,自然坐不住了。2016年,美国政府开始动手,对大疆实施限制和封锁。从出口管制到专利围剿,再到市场抹黑,美国用了各种手段,想把大疆从国际市场上扫出去。
对大疆来说,这时候的局面就像下围棋,四面楚歌。美国市场是最大的一块蛋糕,可偏偏这个蛋糕被人挡住了。很多人都觉得,这下大疆完了。
可大疆的故事,远比想象中复杂。从最初的封杀开始,大疆就没有选择退缩。这家公司不仅没有放慢研发的脚步,反而每年投入大量资金,用于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。2017年,大疆推出了精灵系列的进阶版,精灵4无人机。这款产品不仅性能提升,还增加了智能避障功能,迅速成为全球热销款。
但美国的封锁行动也在升级。到了2019年,美国直接把大疆列入实体清单,试图切断它的供应链。大疆的回应堪称硬核:自己做芯片,自己搞技术,零件全都实现国产化。就像汪滔常说的,“别人卡脖子?那就把脖子变得硬一点。
”
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,大疆无人机又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无论是灾区航拍,还是防疫喷洒,大疆的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尤其是在美国,农场主用它监测作物生长,消防员用它扑灭森林火灾,影视公司用它拍大片。大疆的产品成了美国市场的刚需。于是,美国一边封杀,一边又不得不继续用它。
2021年,大疆迎来了真正的转折点。在美国的持续施压下,很多人以为大疆顶不住了。但汪滔却用一场发布会狠狠打了那些唱衰者的脸。这次发布会上,大疆推出了新的行业无人机,搭载自研芯片和全新操作系统。这意味着,大疆彻底摆脱了对任何国外技术的依赖。
最让人意外的是,美国军方也不得不低头。在几次无人机采购中,美国空军明确表示,“没有其他产品能替代大疆。”甚至在一次采购文件中,直接写了句:“只要大疆。”
2022年,大疆市场占有率达到全球70%。美国封杀了整整6年,却发现自己反而离不开大疆。对汪滔来说,这不仅仅是商业上的胜利,更是一种技术上的自豪。
到了2025年,大疆已经不仅仅是一家无人机公司,更是一张中国科技的名片。从最初的深圳小作坊,到如今的全球霸主,大疆证明了一件事:只要技术过硬,就算被封杀也能杀出一条血路。
有人不禁感慨,美国用了8年时间试图打压一家公司,结果却成了大疆最好的广告。这家公司不仅在国内无人能敌,甚至在国际市场上,也甩开了竞争对手好几条街。
不过,事情也没这么简单。大疆的成功背后是汪滔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。从2006年创业开始,这家公司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绝境。为了做好产品,汪滔甚至经常在办公室过夜。他的目标很明确,“不做二等公民的产品。
”而他的偏执,也让大疆一直走在行业的最前沿。
接下来,我们一起看看对于这件事网友们是怎么看的。
【网友热议】
大疆崛起的故事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,不少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网友“科技观察员”说:“美国封杀了大疆8年,结果大疆不仅没倒,还把市场份额越做越大。这是不是说明,真正的技术实力是封杀不掉的?”
网友“飞天小能手”调侃道:“美国人嘴上说不要,身体却很诚实啊。自己封杀别人,结果还得用大疆的无人机,这脸打得真响。”
网友“老王看世界”则表示:“大疆的成功离不开自主创新。看看人家,每年申请专利上千项,这才是真正的硬实力。”
网友“电影发烧友”感慨:“连《权力的游戏》和《星球大战》都用大疆来拍摄,这才是真正的科技走入生活。”
最后,网友“农场主小张”说了一句扎心的话:“美国农场不能没有大疆,就像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手机一样。”
那么问题来了,美国的封杀真的有效果吗?
有人说,大疆的成功是个奇迹,但这个奇迹背后却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和坚持。汪滔和他的团队用事实告诉我们,中国人只要专注一件事,把它做到极致,就一定能成功。
但话说回来,美国对大疆的封杀持续了8年,依然在无人机领域找不到像样的替代品。这是不是说明,靠封杀真的能解决问题吗?大疆的故事告诉我们,技术才是硬道理。那么问题来了,如果有一天中国也开始依赖别人的技术,我们会不会也遭遇这样的困境?
下一篇:光预售就卖了2万台!宏光MINIEV四门版4.48万起售,凭啥这么火?
